柏林一四年成立第一間店內完全不提供一次性外包裝產品,顧客須自備容器的店 Original Unverpackt 。德國其他城市接著也陸續出現類似秉持所謂「Zero-Waste 零廢棄」哲學的雜貨店,我在學生時期居住的城市萊比錫為例,今年也開張了一間 Einfach Unverpackt,沿用相同的概念及做法,但不是分店,而是各自獨立,服務當地的小店;今(一六)年二月,柏林還出現了更專項,專賣有機產品,但相同販賣型態的商店Edel Unverpackt。
這類不販賣一次性包裝,而需顧客自備盛裝容器的商店,其特色,除了主打減少本身一次性外包裝的浪費外,亦強調蔬果來源的在地性(減少長距離物流的碳排量)、以及向小型供應商採購大批量裝洗衣精、洗髮乳等類貨品(支持在地多元、手作)的特色。店家也在自家網站上,提供宣導此概念的相關訊息,並舉行推廣概念的講座。
分享一個有趣的,比如,店家會以數字百分比,排出店內產品的前六名,一到六分別是:穀物類(40%)、沐浴乳(34%)、洗手乳/洗碗精(27%)、義式短麵(18%)、小熊軟糖(0%)、及豆腐(0%)(http://original-unverpackt.de/blog/wie-nachhaltig-ist-unverpackt-einkaufen-wirklich/),具體化了不使用包裝,碳排放的減少成效。
這類強調Zero-Waste的商店,相較於能真正涉及廣大群眾的連鎖店,更偏向一種具有宣告性的生活方式,美好但相對小眾,以柏林開設此類型第一間店的地點為例,就是開在一個文化多元且環保意識在柏林特別興盛的區(Kreuzberg)。
小眾烏托邦概念商店中的一些做法,相較於連鎖店講求創新研發新資源的循環概念,更偏似某種消費型態的回歸,如,自備裝購買物品的容器,事實上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傳統市場,依然是可以這麼做的,差別似乎僅在於消費者有沒有自備容器去傳統市場而已。
此外,這類商店中,比方主打豆腐可以一塊一塊買的做法,也讓我有種這有什麼特別的之感,比如,在台灣傳統市場裡,本來就是如此,並不希奇,差就在是使用自備容器盛裝,還是接受老闆提供的薄塑膠袋罷了,此外,其實在歐洲的亞洲超商內買豆腐,也一直是可以這麼一塊一塊買的。
不過當然,光顧小眾的有機店、或各種有創意的環保概念小店,在消費行為上,不外乎是更上一層樓,店家負責把關採購,左揀右選都不出錯,因為這類主打Zero Waste概念的店,相較於選擇哪個牌子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購買產品的方式,以及對店家採購方向的認同。
Photo I Annie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