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三人成行的畢業製作裡,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陳亮至、賴樂齊與楊其寰,從3人各自想要創作的靈感中找到交集點,決議從事「永續」與「環保」議題的發想,以 plastic + recycle 的角度切入思考,於 2016 年完成校內與新一代設計展的成果發表,成立品牌 Plastico(同為塑膠的西班牙文單字 plástico)「塑膠袋實驗計畫」,回收生活周遭使用過或廢棄不要的塑膠袋。
透過加壓與熔融的實驗,結合簡易的模具組,製造出圓潤與簡潔的文房用品,除了達到環保精神及賦予塑膠袋二次生命外,製成的所有塑膠用品皆可回收、再利用,達到搖籃到搖籃[i] (Cradle to Cradle)的封閉式循環[ii] (Close the loop),創造出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產品生命週期,落實永續之核心理念。在品牌未來的中、長期計畫中,Plastico 除了希望能達成產品的優化外,可以研發出更多其他回收材料的可能性,對社會產生影響力。
非常永續十問
1.用一句話形容你的品牌。
我們是金富力士 ‧ 暗黑塑膠回收大陸的追尋者!
2.關於「永續」,品牌的哪個部分跟永續關聯?最值得一提的技術門檻為何?
我們品牌採用極易塑型的塑膠袋,透過環保、回收的概念,將塑膠袋在經過物理的加壓與熔融的過程中,透過化學分子結構的改變,形成硬質感的生活用品。在「硬實力」上,塑膠袋密閉加熱後塑形之再製流程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外,我們認為也需要一定的「軟實力」達成所謂的群眾號招力。
3.請舉例,在成立品牌的過程中,一件無敵心酸、一件無敵感動的事。
畢業之後,我們各自要面對很多現實壓力,要想辦法養活自己,同時可以兼顧想做的事情,這個計畫至今仍持續地進行當中,已經是蠻令我們感動的事情了。在品牌成立的一年多裡,陸續受到諸多前輩的幫助也是蠻令我們感動的事,這也是支持品牌前進的動力。而心酸的則是,明明知道會有比較好的選擇或比較好的方案,但往往會因為在人力或金錢物力的缺乏下,而無法達成。
4.如何確實執行永續行動?
我們目前無法精準地說明在回收過程中,到底消耗掉多少電資源,或確保說有比直接焚燒掉還要更環保,但至少我們能對塑膠袋的產品生命週期負責,讓塑膠的生命得已延長並告知消費者要珍惜有限的塑膠資源。如果我們不去解決這無上限使用塑膠的問題,可能等到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再下一個一百年就會沒有資源可以用了。在整體展望上,我們會希望有一定的消費者人口比例會藉由我們這個計畫的推廣,來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以達到節約與二次利用塑膠袋。
5.目前團隊有幾人?都負責什麼樣的工作呢?
團隊總共有三位成員,一位夥伴負責邀約展的窗口聯繫與溝通及組織內部的團隊分工,而另一位執行下半年度的產品與製程的優化計畫。最近出國的那位夥伴,在出國前的上半年度也是從事產品製造端的工作。
6.目前品牌發展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我們從參展中受到很多不同客群的肯定,但在洽談商品細節時,有些買家會喜歡我們的商品保留一些有機、自然的坑洞,然而這是有困難的。當我們的商品真的要進入到一般店鋪和消費者的手中,作品應該是以完整樣貌呈現,就需要做出取捨。但由於我們的牌子還算年輕,也未直接受到市場考驗,所以不能說已經遇到什麼較重大的困境,反而遇到的都是比較細碎與零瑣的考驗。若是換一個角度,以一間正常營運的公司來看,Plastico 現階段是無法支付員工薪水,同時開發經費也不夠。只不過我們都有兼做其他的案子去養活這個品牌,所以這些問題也不是問題了。
7.當消費者接觸到你的作品/商品時,你最希望聽到的反應是什麼?
以我們用塑膠袋所提出的重製作法與概念上,希望它是對社會與消費者都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希望消費者可以多參與這項計畫,認同塑膠重製品與主動收集塑膠袋,是我們所期盼看到的回應。
8.品牌作品/商品裡,最想跟大家推薦或認識哪一項?
置物盤,也同時稱之為「不能盛裝食物的置物盤」。每個回收的塑膠袋之成分組成皆有所不同,所以在我們無法每個都進行送驗的情況下,是無法 100% 確保它是能盛裝食物的。
9.對於想投入永續領域發展的品牌,有何建議?
永續是需要被鼓勵的行為,也是在現今的有限資源下,我們這一代非常需要關注的議題。同時,也不能打著永續或環保的名號,就理所當然或期待著他人要提供資源給我們,而是要真的去想一些對社會有益、有幫助、須被改善的地方來著手去執行。像是我們成立 Plastico 的初衷是希望藉由推廣、提倡廢棄塑膠袋的二次價值,而不會說因為我們環保,所以你一定要來參與,一種假道學的感覺。
10.對「永續」的未來和前景看法?
樂齊:「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人特別需要去注意的事情。永續概念不該只是一個專題,我覺得它是一個你在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注意到的。並不是說當我們今天在考慮一個設計圖時,會突然說那我們就來做永續吧!而是在我們做每件事情時,都要把永續成為核心理念的一部分,融合進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與設計上。」
亮至:「不該只是看眼前單一的永續議題,而是要看整個對大環境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如果單一物件是由各種永續材料所組成,但卻不容易回收或拆解,又或者在生產的過程中反而更耗能,便無法真的落實永續了。」
[i] 搖籃到搖籃是指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可分成兩種循環系統: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生物循環之產品由生物可分解的原料製成,最後回到生物循環提供養分;工業循環之產品材料則持續回到工業循環,將可再利用的材質同等級或升級回收,再製成新的產品。
[ii] 所謂的封閉式循環就是突破過往生產製造、銷售到丟棄的流程,而採取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系統,不再有廢棄物產生,在系統內達到無限循環。
Photo I Aching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