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15年的巴黎協議,全球各國都在試圖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目標將本世紀的升溫控制在2度C之內,又或是IPCC新報告中指出1.5度C目標。氣候變遷需要減碳來應對,國內外大量的碳排放都來自於能源的使用,也就是化石燃料(石油、煤礦、天然氣) 的燃燒。如果想要達到1.5度的目標,全球就必須從化石燃料轉為使用再生能源。
要如何停止化石燃料的發展與使用,同時發展更多再生能源?其中一個方式便是減少他們的資金、影響他們投資開發的能力,稱為「撤資」。簡單來說,就是把資金從本來(想)投注的地方抽離。像是父母不希望小孩拿零用錢買糖吃,越吃越胖。把零用錢收回來,這就是撤資。從金融的角度來說,把資金投出並希望有所回報叫做「投資」,那麼「撤資」就是完全相反,將其資金撤出,資金的形式可以是金錢、股票、證劵等。
撤資運用資本市場的方式向化石燃料產業提出抗議,同時將資金轉移到真正對社會、對環境正向發展的事物上,像是再生能源、教育、健保等。除了金融面的影響外,這樣的撤資行動也是讓那些化石燃料產業知道他們不是我們支持的對象,指名化石燃料產業為有害產業,必須被淘汰。
撤資行動可以被不同單位採用,從個人、學術單位、非營利組織、企業、官方單位等都可以將所擁有的資金移動,撤離加速氣候變遷、使環境惡化的化石燃料產業。目前全球已有近60,000的個體戶、1000多個機構,一共撤資8.73兆美元。較著名的案例有如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2015)以個人名義加上其基金會撤資,美國銀行Amalgamated(2016)是全美第一家撤資的銀行,決定將其40億美元的商用資產撤離化石燃料產業。以城市為單位,柏林市(2017)與紐約市(2018)分別執行撤資計畫,讓市民不再投資汙染。而2018的撤資大新聞,愛爾蘭成為全球第一個撤資的國家。80億歐元的國家主權基金將不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這等於是納稅人的錢不會在支持加劇氣候變遷的產業。
截至今日的全球撤資金額與單位分布。圖片來源:Fossil Free Divestment Commitment
從國際看到台灣,非營利組織350台灣在2016年創立,主要目的為將撤資議題帶入台灣。組織從2016至今舉辦過各式活動,希望用不同方式讓大眾連結金融與氣候變遷的關係,進而採取行動。要減肥就要花對錢,不可以亂買零食吃。減碳也是一樣,不該花錢來造成更多碳排放。這就是撤資可以達到的效果,只要有越來越多的單位加入,化石燃料產業就勢必會被淘汰,讓資金轉流到對未來有幫助的產業。所以,如果你有存錢、繳稅、付學費、保險,除了關心你所獲得的服務之外,也該重視那些錢跑到哪裡去了?是否有被用來資助你所不支持的產業?在世上排出更多的碳加劇氣候變遷問題。金融管理與氣候變遷,是你我都該關注的事!
350.org是正在全球各地發起氣候行動、以解決氣候危機的國際環境非營利組織。我們在網路上的串連活動、草根性組織以及廣大公民行動,在全球超過 188 國活躍進行著。數字「350」是氣候變遷的安全指標,為維持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必須從目前高於40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降低至350ppm。
台灣350在2016年創立,主要目的為將撤資議題帶入台灣,讓台灣也能夠與國際同步,一同運用資本主義工具來改變資本社會的氣候變遷問題,讓金錢能夠從化石燃料產業撤資,減少更多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