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們。閱讀。發現。分享

當永續不是貼標籤 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篇文章來得自然、誠實、原創,希望深刻。本文本來並不排在預定要介紹的內容裡,但在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感到是時候與大家分享與挑品新聞合作的初衷。而這種自然來到的時候,似乎就是與大家分享的最佳時刻。這件事是什麼呢?其實是件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今天收到了年度用電電子帳單。

柏林,有一種隨興的永續

不過,這份年電表帳單[1]到底有什麼特色,值得在這邊大書特書?那就是今天收到的年度電子帳單,共三頁,其中花了一整張的篇幅,用來說明這一年所用電的來龍去脈,這時才特別注意到原來家裡使用的電,是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感到震驚的是,原來消費者可以那麼容易就參與其中,對環境盡一份力。

在德國,居民可以自由選擇電力公司,再生能源公司與其他各種傳統發電公司站在平等的地位,提供居民做選擇,而這種不刻意,就是我所謂的—柏林,隨興的永續。居民只需做一般消費者做的事—進行選擇。

相關背景知識是充分非必要,但當能源公司說,因為我的選擇,每個月救了一平方公尺的亞馬遜雨林,然後自一九九八年以來,截至目前這一秒為止(公司官網上數字每秒都在跳),拯救了相當於一萬一千兩百七十九個足球場大小,六千五百多平方公尺的雨林時,我自然產生興趣,輕鬆地去了解原理,為什麼我所使用的電可以產生這樣的效能;但是,相反地,不去研究,也沒人會因此不再讓我使用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

照著一般的邏輯思考,如果一樣要用電,電價和傳統發電差不多,又可救雨林,這時,只需要當一名消費者,做出正確選擇,即可參與環保。

永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與挑品新聞開始合作,主要是因為彼此對永續看法方面價值觀的相近。我們想探討的是,永續或者永續時尚,有沒有不被貼上一種標籤,被歸類為特別一類的可能。

或者說,我們視永續為一種生活方式,但重視環保既不是怪胎,更不該只是跟風一陣子的趨勢而已。因此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柏林生活中,自然狀態下,不刻意卻走在永續價值路上的生活方式。

消費這件事的本身,有時是由所受的教育、及價值觀等複雜細節,形塑成消費者時所做的選擇;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商家給予消費者哪些選擇、什麼樣的選擇。而我所關注,並希望分享給大家的,是身為柏林居民與消費者,當地商家給予我的選項。當所謂的環保、節能等看似唱高調的詞彙,不僅是口號、符號,而是實際化身為消費者在市場中能選擇的選項時,此刻,永續即走入人間,成了人群中的,一種日常。Photo I AnnieONE

[1] 以柏林租屋為例,電費的收費法是,以家戶的人頭為單位,每個月先連房租扣款,一年結算,多退少補。

看似普通且很容易在店裡買到的有機棉包包,這個包包上掛著的牌子寫著(如上圖),使用後可以以這個袋子換一個新的袋子,或者,將袋子還給店家後,拿回當初買時所付的原價。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