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們。閱讀。發現。分享

循環時尚翻轉中商業模式齊給力


Eileen Fisher 《Waste No More》裝置展

對許多人來說,買到大規模生產且廉價的服裝多少帶著佔了小便宜的心態;只需幾百塊,從上衣外套到下身搭配就可滿足我們對外表裝飾的無限慾望。但這種消費文化卻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首先是化學品污染問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 Peace),在 2011 年公布了「時尚去毒」(Detox Catwalk) 計畫,敦促全球時尚品牌針對有害化學品使用做出行動,禁用全氟化合物(PFC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同時,根據 CNBC 報導,英國議會環境審計委員會發表了對時裝產業的永續調查報告,說明人們對時尚的無限制渴望,卻造成對地球的傷害,這些資料發人省思,其中 2015 年「全球時裝產業的生產製造」產生了相當於12億噸( 1.2 billion tonnes)的二氧化碳排放,超過了海運和國際航班的總和。 2017 年歐盟表示,歐盟紡織工業每年產生約1600萬噸廢棄物。

另外,是時尚產業慣例壓縮成本,對供應商施加壓力、且在天然材質種植所造成的農藥污染及製造過程中的化學品及水污染等並未把關和提出要求,皆對社會及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 由於全球服裝銷售有望在2050年前增加五倍,如果這個產業依舊不改惡習,則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都有可能會被災難性毀滅所影響。因此,促進紡織產業循環經濟轉型,建構「紡織創新生態系統」是勢在必行的:


  • 改變服裝設計、銷售和使用方式,避免紡織材料一次性使用的機率;

  • 藉由服裝設計,有利於後端回收和廢棄後處理,以改善回收方式;

  • 有效利用資源並將其投入生產再生,即為二次料之市場開發。


在這樣的商業規劃設計中,商品在使用後,仍可以重新進入新的價值鏈,且永遠不會成為廢棄物。

B型企業Eileen Fisher在店內進行品牌二手衣回收,經整理再重新銷售,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全球時尚產業商務媒體Business of Fashion (BoF)與麥肯錫顧問合作撰寫的《2019年全球時尚業態趨勢預測報告》中,從大環境、消費者、產業面等三方面進行剖析,探討了時尚產業變化與隱憂,並進行預測。其中,消費者對於物品所有權的概念已不同於以往,隨著租賃業務模式與共享模式的發展,時尚產品的生命週期變得越來越有彈性,服裝的所有權不再單一而永久。消費者對多樣性、可持續性和可負擔性的渴望,推動了所有權的模式轉變,消費者選擇租賃而不是直接擁有自己的商品。年輕世代渴望新的事物,同時考量可持續性。在許多產品類別中,消費者已經從傳統所有權轉向更新的產品獲取方式。時尚產業也不例外,隨著二手、翻新、維修和租賃業務模式的不斷發展,不僅延長了產品生命週期,也滿足了消費者對新穎性及彈性的需求(人的身材比例會隨時間改變)。且不止是新創企業,連成熟的時尚品牌亦投入採用新的所有權商業模式,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B型企業及美國環保時尚品牌 Eileen Fisher,以環保簡約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專注最擅長的產品,減少20%的產品線,以每件5美元的價格回收品牌舊衣物,經整理再於二手門市 Renew 來銷售,且全部用於支援女性培力和保護環境的計畫。也是B型企業的全球知名戶外品牌 Patagonia 同樣透過回購自己的產品並以折扣價格出售這些二手物品,開創內部維修和轉售的商業模式。

Eileen Fisher 品牌二手衣銷售門市

PHOTO:www.eileenfisher.com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